登陆热线邮箱 设为首页

【天天快播报】跨学科实践让学生爱上生物课

2024-09-12 17:50:57来源:北京青年报栏目:滚动

来源标题:跨学科实践让学生爱上生物课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教学,将生物这门“副科”转变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设计跨学科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锻炼创新思维;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寻找劳动教育的基地,让学生在种植体验中养成劳动习惯……从教的35年,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于渊始终站在讲台上,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用自己的经历传递着一个优秀教师的责任与坚守。


(相关资料图)

坚持从学生需求出发研究教法

于渊向北京青年报记者透露,她选择生物学科是受到高中生物老师的影响,那位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同学们都爱听。因此,在报考师范院校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物学,尽管它是一门“小科”。毕业后站上讲台,于渊也希望传承老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爱上生物学科,从而提高生物成绩。

“生物是对生命的诠释,我希望我的课堂能传递出对生命的热爱。”在教学中,于渊坚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研究教法,注重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从激发兴趣出发,让学生们在热爱中学习生物学科。“我当班主任的时候,从来没有给我的学生补过任何一节课,同学们成绩的提高就源于每一堂课的认真听讲。”

这些年,生物学科的考察方式不断变化,于渊也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目标。从2025年起,生物科目将成为考察科目,不再计入中考总分。没有了分数的制约,如何激励同学们继续上好生物课?

于渊给出的答案是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她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发了校本课程,通过跨学科实践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生物学科和地理学科联合,教学生们给小鸟搭建鸟巢。在课堂上,学生们用藤条、羽毛为小鸟搭建鸟巢,让它们在城市中找到栖息之所。

“学生们对实践课特别感兴趣,他们会想出各种办法让鸟巢更美观、更实用。”于渊说。不只是学到了知识,在实践中,学生们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原先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系统,不只是生物学、地理学,还有工程学等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见缝插针”寻找劳动教育基地

从任课教师、班主任到年级组组长、学生处主任,这些年,于渊有了多种身份。担任学生处主任时,于渊还负责学校劳动教育的设计工作。要开展劳动教育,首先就要寻找合适的基地,但学校位于市中心,场地有限,为此她跑遍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将目光投入一处堆放建筑垃圾的场地。于渊带领着学生,从清理建筑垃圾开始,一步步将这里改造为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

于渊告诉北青报记者,劳动教育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劳动习惯,也让同学们在劳动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大家会开动脑筋去想在这块地种哪些农作物,该怎么种植才能收获果实。“从春耕到秋收,孩子们体验了种植的整个过程,还收获了玉米、胡萝卜、辣椒、向日葵、甘薯等果实,当拿到这些成果时,大家才真正体味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于渊说。

“副科”老师也能当年级组组长

在一次次身份的转换中,于渊也遇到不少挑战,但她秉持的信条是“不能尽力而为,而是迎着挑战全力以赴”。她回忆,最初当班主任时,她教授的生物还被称为“副科”,有些家长不理解,认为应该由“主科”老师担任班主任。“我把家长的意见当作动力,不断去学习、探索,如何去当一名好的班主任。”

很快,这位生物班主任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称赞,学校便又让她担任高一年级组组长。那时,高一并没有生物课,她还在教初中生物,这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尽快适应,她早上7点10分和高一的同学一起到校,晚上同学们走了她才下班,时刻和同学们在一起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年轻老师成长,最终她所带的这届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

于渊的付出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曾有一名男孩在初中时特别调皮,以至于有老师形容“有他在的地方就有麻烦”。然而,于渊并不这么看,她经常鼓励他,只要他表现良好,她就会及时给予表扬。当这个男孩升入大二时,他回到母校,特地来到于渊面前深深鞠了一躬,感激地说:“我小时候不懂事,给您添了很多麻烦,但感谢您从未放弃过我。”

这样的故事贯穿了于渊整个教师生涯。在讲台上的35年里,于渊始终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去年,她本可以退休,但她选择了延期退休。“我真心热爱教师这份工作,虽然年纪大了,但和学生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依然年轻。我会坚守岗位,继续为教育事业奋斗。”

标签:

资讯阅读

NEWS

精彩推送

marvell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