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热线邮箱 设为首页

这几个城市,房地产还能干10年|今日快讯

2023-04-16 16:16:19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栏目:滚动

昨日,时隔一年,融创终于复牌了,看到了很多老朋友转发此消息。


(相关资料图)

刚看了下,最终以-55.5%收盘,总市值仅111.2亿港元,最高市值2177亿港元,高光时刻是2020年1月2日。

时间跨度为3年3个月,回撤幅度为94.89%。

这仿佛就是过去3年房地产 行业的缩影:尾部风险的无穷大 。

展望未来,行业洗牌基本结束,留下的基本都是央企、国企,聚焦一二线城市进行布局,翻开各企业年报也可以发现,突出强调自己在核心城市的布局情况。

安全与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诉求,用官话说: 高质量的增长 。

然而,大城市真的就安全吗?深耕核心城市就能取得增长吗?

短期看,大城市也存在巨大的周期波动差异。

中期看,有的新一线可能沦为二线,有些二线会成为新一线。

理论上来说, 共识是没有价值的,分歧才能获得收益 ,叠加时间周期的风险收益研判,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今天,我们聚焦到一二线核心城市,回到一个城市内核的 就业视角 ,讨论以下4个问题:

1、疫情几年,大城市提供给打工人的就业机会有多少?

2、降薪潮后,还有多少人能买得起房?

3、高房价下,改善真的能成为主流吗?

4、有效客群VS住房供给,不同城市房地产还可以干几年?

本文选取2022年全国销售额前十城市(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成都、深圳、南京、青岛、武汉、苏州等)。

根据不同城市5年招聘数据,计算各大城市楼市上车收入要求、有效客群规模及结构,研判城市供与求,得出 当下可开发年份、动态的供需路标 。

01 哪个城市韧性更强?

所谓的韧性,我通常理解为抵御风险的能力,即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下的应变能力。

整体情况: 2022年新增岗位下降八成

图1:近五年(2018-2022年)10大城市的招聘总岗位 我们选取同一智联招聘网站,近5年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可以看到: 5年尺度:疫情2018+2019年新增岗位数为421万,疫中2021+2022年总和仅188万,下降幅度为 55.32% ; 1年尺度看:2022年新增就业岗位仅32万,同比暴跌 79.6% ,史上最难就业季。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为何当下会有通缩的担忧了,就业不足、收入下降,自然就没有消费动力。 城市差异: 北京、成都表现亮眼,韧性更足 图2:近五年(2018-2022年)10大城市招聘岗位差异 北京 用人需求远超其他一线城市,高达 171万 ,比深圳高70万人,相当于南京、武汉、苏州、青岛等4个城市之和。 其中,2021+2022年为35.7万,大幅超过深圳的23.4万、上海的22.6万。 还可以注意的是 成都 的招聘需求与 一线城市最为相近 ,5年累计仅少于广州6万人,其中2021+2022年招聘岗位数达到18.7万,超过了广州的17.6万。 但就业不等于置业。 02 哪个城市有效客群多? 大城市商品房主要是服务少数群体,所以需要定义有效客群。 我们 根据上车总价,挖掘新增就业中满足月供收入的人群数量。 假设新房套均总价*0.6为刚需的上车总价,根据上车总价算换算月供,以家庭为单位换算人均月供,再按照人均月供占收入的比例换算成收入要求,便可以挖掘满足月供收入的人群。 戳这里了解云行销,行销拓客不再忙盲茫! 图3:近五年(2018-2022年)10大城市有效客群比例及收入要求 整体来看: 有效客群占比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 上海、深圳、北京 同属收入要求第一梯队,月薪20k才能摸到上车门槛。 其中,上海经济实力最为强劲,平均薪资稳居全国首位,但 高房价 与 高消费水平 导致近五年有效客群占比最低; 广州与苏州、南京、杭州相近 ,收入要求同属第二梯队,月薪达到10k即可上车; 武汉、青岛、成都 套均总价较低 ,即每10个打工人就有6-8个能买得起房,这是全市的情况,会受到地域面积的影响,比如武汉100万就能上车汉南、新洲的区域。 分城市看: 北京、上海有效客群大幅扩容,广州门槛最低、深圳最高 图4:近五年(2018-2022年)四大城市有效客群比例变化 整体趋势看,一线城市的有效客群占比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 近5年平均提高了11.7%,一线城市商品房从服务“极少数人”到服务“少数人” ; 当前节点看,2022年有效客群比例达到了 20.3% ,当然有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总容量也变小了,工作岗位数大幅缩减。 分城市看, 广州 客群占比占比高及波动大的特征,每10个广州打工人就有3-4个买得起房, 北京、上海 的变化幅度大于广州、深圳,有效客群范围分别提升了 15.7%、14.1% 。 这或许也是环北京变冷的一个核心原因,有效客群从8%提升至24%,意味着只要收入水平达到前24%就可以置业北京了。 不用被迫选择环北京,人群范围可以理解为从部门总监扩展到了部门经理。 城市竞争进入存量博弈主导,在不考虑增量情形下,我们可以得出 每个城市还有多少上班族买得起+需要住房 。 用 城市就业人口总量*有效客群比例*(1-家庭住房拥用率) ,识别当前 城市有效客群到底还有多少? 表1:各城市就业及有效客群容量 得出 成都、广州、武汉 超过200万上班族还需要购置商品房,位居第1-3名; 北京、上海、南京低于100万人,位居后3名, 北上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买不起,南京的原因是住房拥有率较高 。 除了规模,结构也很重要。 03 有效客群结构如何? 从买得起房可以延伸到买得起什么样的房。 刚才我们假设新房 套均总价*0.6 为 刚需 的上车总价,接下来提高收入门槛: 满足一手房 套均总价*1.0 收入的人群定义为潜在的 首改 客群; 满足一手房 套均总价*1.5 收入的人群定义为潜在的 再改 客群; 看看不同城市近五年客群结构的变化,以深圳为例: 图5:深圳近5年(2018-2022年)客群结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在深圳买得起房的人群里, 以刚需为主流,占比超七成,但2022年开始能买得起首改的潜在客户更多了 ,首改从12.9%提升至23.4%。 所以需要分2步看, 第一是定义主流(占比高),第二是演变趋势(变化大)。 先看 主流客群 ,从收入需求端结构基本还是刚需:首改:再改 (7:2:1) 的状态,用均值倍数可以洞察出城市的一些差异: 表2:各城市主流客群收入需求端结构对比 可以发现: 深圳的刚需化属性最强,武汉、青岛、成都以改善化主导。 接下来以改善化需求为例,看看十座城市的5年客群结构变化: 图6:10城近5年(2018-2022年)改善需求比例变化 可以看到需求端, 整体改善化趋势明显 。 戳这里了解云行销,行销拓客不再忙盲茫! 其中 青岛、苏州 比例提高最大,分别为28.8%、18.4%,深圳、成都紧随其后; 杭州、北京相对稳定,这两个城市改善属性较强的原因,或许是基数较高,5年前已经呈现出价格的全面改善化。 综合来看, 刚需仍是主流(以深圳为典型),但正加速演变,趋向改善化(成都、武汉、青岛表现突出) 除了客群需求,还需要看供给情况。 04 城市到底还能不能干? 上面,我们分析了有效客群总容量,我们结合供给一起对比,就可以 从存量视角看房地产还能干几年 。 图7: 近五年(2018-2022年)商品住宅供应情况 直观地对比,可以发现: 武汉 商品住宅供应87万套占比16.4%,其次为杭州72万套占比13.6%,青岛68万套占比12.9%; 一线城市来看: 广州(50万套)>上海(39万套)>深圳(34万套)>北京(33万套) ,没想到北京这么少,估计是大部分转化为共有产权了。 我们用 有效客群容量需求套数(按户均1.5劳动力测算)/过年5年平均供给套数, 得出不同城市存量需求可开发年份: 表3:10城存量需求可开发年份 在供给稳定的情形下,存量需求可开发年份情况: 成都、广州、深圳、苏州 的房地产市场仍有10年以上的开发周期; 南京、上海、杭州、北京 等城市可开发年份不足,需要动态关注 供给的变化及需求的增长 。 以杭州为例: 若 未来供给 从5年均值14.4万套下降至2022年的10.9万套,那可开发年份可提升至 9.7年 ; 2022年城市 新增人口 17.2万,按城市户均人口2.36测算,当年新增 7.28万套 住房需求,即2022年供给量的66.8%。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态路标,没人可以准确预判未来,但可以 动态观测潜在的风险或机会 ,提前预判、做出决策。 情形1: 假设杭州 市场回暖,土地放量 ,供给上升至15-20万套/年的水平,而人口增长进入停滞(准确地定义应该是本文分析的有效客群中高收入人群的数量变化),那就是 多维共振,存在系统性风险 。

情形2: 假设杭州 市场低迷,土地缩量 ,供给维持在10万套/年的水平,而人口增长保持稳定,那看似风险的市场,依然不太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 因为市场比较的是供给相对值的变化 。

......

最后,再次回顾下本文的内容及观点:

1.面对居民缩表,核心要关注的指标是城市 新增就业情况 , 就业收入是根源 ; 2.大城市高房价背景下,核心是要测算不同房价下 有效客群的容量 , 有需求才是核心 ; 3.改善化潮流下,需要关注不同城市不同周期的 主流客群及结构演变差异 , 竞争的本质是结构的预判 ; 4.存量博弈情形下, 成都、广州、深圳、苏州 的房地产市场仍有 10年以上 的开发周期; 5.动态增量情形下,需关注 新增供给、有效客群 两者的 变化速率 ,提前预判、做出决策。 来源:禾略研究院,本文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点击体验AI拓客神器,行销拓客不再忙盲茫!

标签:

资讯阅读

NEWS

精彩推送

marvell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