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全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苏报记者 管有明 苏报通讯员 李笑妍
保障房小区、动迁安置小区多,小区基础设施老化、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突出,是姑苏区白洋湾街道社会治理中面临的突出难点,近年来非警务类矛盾纠纷逐渐上升,社会治理压力不断增大。今年以来,该街道以长青社区为试点,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深化实践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系工程”,逐步形成社区书记召集人制度、常议长亲居民议事会、老娘舅调解员队伍等社区矛盾纠纷化解“三大法宝”,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社区书记“召集人制度”——
破解“责大权小”问题
近日,有居民向长青社区工作人员反映星光耀花园2幢一楼外墙墙面开裂,怀疑存在安全隐患。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一然来到现场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召集街道住建局相关人员、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员并联系区住建部门工作人员,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共同至小区现场查看。经专业检测,楼房主体结构一切正常,不存在安全隐患。因为开裂处属于后砌墙体,时间一长,地面出现轻微沉降,导致后砌墙体脱节、开裂。有了专业的检测结果后,张一然第一时间告知了2幢居民,消除了大家的担忧。这也是该社区近期通过社区书记召集人制度而实施的案例之一。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做好矛盾纠纷调处的优势,白洋湾街道持续推进“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积极引导各类治理主体深度参与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其中,长青社区建立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召集人制度,并建立“社区书记吹号、部门人员冲锋”工作机制。社区书记作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召集人”,派出所、街道城管、市场监督、应急管理、住建、司法、信访等相关部门明确专人作为“被召集人”,区级层面法院、检察院、区司法局等部门明确专人作为“协助人”。社区书记每月召集并主持召开一次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联席会议,对社区矛盾纠纷风险提前会商研判,推动问题早发现、早化解。
此外,长青社区还会同姑苏区法院在社区打造“共享法庭”,通过一块屏、一根线,一体化提供纠纷调解,以及在线诉服、法律宣传、巡回审判等诉非服务,让法官参与居民矛盾纠纷调解、释法明理,有效提升问题解决率。同时,该社区还结合具体矛盾纠纷情况,可随时召集相关人员下沉社区协助解决,以有效破解社区书记“责大权小”以及“办事力量不足、缺少平台”等难题。
“常议长亲”协商议事会——
快速解决百姓身边事
近期,白洋湾街道以“一网格一海棠民情站”建设为抓手,搭建制度化、经常性协商平台,方便群众依法平等参与议事协商、合理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及时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将各类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纠纷发生。其中,长青社区“常议长亲”居民协商议事会就是一个在居民中间有较大影响力的协商议事平台。特别是在近期小区业委会筹备成立过程中,该社区就组织召开“常议长亲”居民议事会,向居民讲解相关政策,及时回答居民普遍关心的重点问题,有序推进业委会筹备工作,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进“常议长亲”议事品牌,长青社区打造“连心驿站”“红心驿站”等6个“家门口”海棠民情站议事点,并把每月第三个星期六定为“常议长亲”固定议事日和“社情民意”集中反馈日,对居民普遍关心的停车、小区环境卫生、晾晒等5类共性问题进行集中反馈。在议事会现场,大家畅所欲言,在面对面交流中把事说透、把理讲清,在解开群众心里疙瘩的同时,还用好“海棠先锋微网群”等线上民情征集渠道,努力实现线下、线上协商议事双元互动,完善民呼我应“微循环”。张一然表示,“常议长亲”将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更直接地回应居民问题,织就了一张社区与居民的互动网络。
“老娘舅”调解队——
用温和调解促进邻里和睦
日前,星光耀花园公寓的2户居民因直播噪声扰民问题而引发纠纷,矛盾双方僵持不下。长青社区“‘青’和力”调解员杨泉珍及时介入,耐心细致地跟双方进行沟通,从“民法典”关于相邻关系的法律角度、和谐邻里的情理角度等,耐心向双方释法说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直播的居民同意缩短直播时间,降低声音,努力做到不打扰邻居休息;另一户居民也表示了谅解。
据悉,白洋湾街道注重挖掘培育群众中的法治力量,近年来,相继在辖区各社区选聘“法律明白人”“五老”等具有一定调解基础、技能和威望的居民,同时通过结对共建、购买服务、公益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入“三官一律”等法治人才、心理咨询师等参与“援法议事”活动,组建百姓身边的矛盾纠纷调解员队伍。其中,长青社区还吸纳具有一些法律知识的党员、热心居民建立“‘青’和力”“老娘舅”调解队,并打造了“杨阿姨”工作室。这些调解员在开展社区法律宣传、安全宣传、矛盾调解等各类志愿活动的同时,还与“海棠先锋”志愿者、网格员、社区民警等力量快速联动,今年以来已排查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处置风险隐患30余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