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考古新发现有什么价值呢?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河南伊川徐阳墓地、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入选。
考古新发现有什么价值呢?
贵州省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发现4.5万年前文化堆积
该遗址厚约8米,横跨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在中国非常罕见。有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包括51件火遗物,2座墓葬,大量的石制品,地面骨角,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动植物遗迹。
招果洞遗址在距今12000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一整件抛光的石器,刀身中有大量赭石粉末。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石磨工具之一,为探索石磨工具的起源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证据。
目前,在招果洞遗址发现的火塘有51处,主要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集中,是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火灾遗迹最丰富的遗迹之一,这些遗迹与周围散落的遗迹一起,为揭示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居民的行为和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先民适应与利用海洋的最早例证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发掘了露天火坑、食物储存坑、生活用具密集区、滩涂木栅栏等遗迹。在其中,出土文物分为两类:人工制品和自然遗迹,出土了400多件陶器、石器、骨骼、贝壳、木器和编织物等。
从遗址的环境和文化特征来看,以井头山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类型应该是国内外著名的河姆渡文化的主要来源或直接祖先,余姚和宁波井头山遗址的历史轴线的一大延伸也是中国沿海一带埋藏深度超深的史前贝丘遗址,钢结构基坑 首次因地制宜地成功应用于考古发掘区的围护,为国内外类似场地的开挖提供了重要的示范意义。
师村遗址:填补仰韶空白,演绎嫘祖传说
师村遗址出土了丰富的仰韶早期文物,填补了仰韶早期文化发现的空白,早于1926年李济揭示的西阴文化。大约6000-6500年前,从枣园文化的晚期发展到东庄式时期。陶器主要包括壶、壶、壶、瓶等。按形态变化可分为三期五节。彩陶为黑色,主要包括直边圆弧三角形、直线、圆、点、平行四边形等基本纹样,以及它们的复合纹。
该遗址揭示了黄河盆地最早的夯土。师村仰韶早期定居点的建筑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该定居点被夯土墙包围,墙外有夯土墩,墙内有房屋。在聚落内外发现了墓葬和大量灰坑。师村遗址揭示的仰韶早期夯土遗存是黄河河流域发现的最早夯土,对研究中国夯土技术的起源具有重要价值。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大型建筑群初具中国早期宫室建筑的特征
仰韶文化中后期严格规划的大型环形壕沟、大型建筑基地、中心住宅、瓮城结构最早的城墙、大型夯土基地、4个大型公共墓地、夯土祭坛、房屋遗址、灰坑、人祭坑、兽骨坑。出土了大量仰韶文化时期的文物。
双槐树遗址是5300年前精心挑选的大都市聚落遗址。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和文化内涵分析,它是黄河河流域发现的中晚期仰韶文化中最大的核心聚落。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郑洛地区这一聚落群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和关键区域的关键资料。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确定为夏代早期粮仓城
遗址经历了一个从早期的仓储居住功能到中期特定功能的粮仓城市,再到后期废弃的过程。根据出土陶器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大致相当于嵩山的“新阶段”,根据碳十四样品的年代测定数据,上述遗迹的年代约为BC2000-BC1700年左右,已进入夏代早期纪年。
对于重新认识夏初的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时庄遗址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粮仓城市,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的粮食储备、统一管理和可能的贡赋制度提供了极好的实物资料。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徐阳墓地:陆浑戎迁伊川后的聚居地
东周时期墓地的埋葬制度、墓葬布局、器物组合和埋葬习俗都具有典型的周文化风格,体现了对的高度认可,等级差异明显。大中型贵族墓葬中随葬品比较丰富,一般都有车马陪葬,而平民墓葬中随葬品比较单一。
根据徐阳墓地的时间跨度和所处位置分析,它与秦、晋迁移到伊川的陆浑戎重合。因此,徐阳墓地应该是陆浑戎的遗迹,而墓地所在的盆地应该是陆浑戎迁伊川后的定居点和核心区。
徐阳墓地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记载的“戎人内迁伊洛”的历史事件,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文化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材料。它是中原华夏先进和包容性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文化五千年宽容、折衷主义和民族融合的典范。